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合金部电话:022-86896365
合金部传真:022-86896906
普碳部电话:022-60410030
普碳部传真:022-60410050
  代表、委员谈无缝钢管行业科技创新>>您当前位置:无缝钢管 > Q345B无缝管 >

代表、委员谈无缝钢管行业科技创新

作者:无缝钢管 时间:2013-03-13 10:50

    2012年,无缝钢管行业走过了极为困难的一年,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无缝钢管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两会期间,来自无缝钢管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代表、委员对这个问题给出了高度一致的答案———要用创新驱动无缝钢管行业转型升级,以实现钢铁业健康发展。本期会客厅,我们邀请了多位来自钢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代表、委员,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在推动中国钢铁业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

  产业发展低潮期,创新有何新意义?

  竞争力

  主持人:创新这个话题我们已经探讨了多年,您认为,在如今无缝钢管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行业、企业而言,创新被赋予了哪些新的意义?

  李晓波: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无缝钢管工业的技术创新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创造大国。我们必须尽快从“模仿者”、“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在创新的进程中,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例如,太钢在节能环保上,率先引进消化吸收了10多项世界一流技术,在当时,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还对这些技术持观望态度,谁先引进,谁承担的风险就大。但总得有人迈出第一步,如果成功了,企业就可以占得先机,同时也可以为行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闯出一条路子。

  董才平:中国不仅要做无缝钢管生产大国,更要做无缝钢管生产强国,这就迫切需要无缝钢管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摆脱优质高端钢材依靠进口的局面。

  才让:当前钢铁行业处于发展的低潮期,但越是在低潮期,越是要靠工艺技术的进步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增强企业乃至行业的竞争力和存活力。可以说,创新仍是冶金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成本控制不可能没有底线。我们须要明确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工艺进步、产品结构的升级比成本控制带来的好处更好、更多。举例来说,过去我们的能源管理过于粗放,现在行业开始注重能源管理的创新。从现在的情况了解,一些能源管理方面的创新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都为企业应对当前的困难提供了帮助。

  当前创新存在哪些制约?

  协同创新

  主持人:目前还存在着哪些制约钢铁行业、企业创新的因素?

  刘明忠:目前,我们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很多创新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创新一定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最了解自己的情况,可以自己主导创新的方向和领域,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例如,企业可以考虑送技术人员带着课题去研究院、大学深造,毕业的时候课题也就完成了,到了企业后很快就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唐历:一个新的工艺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应用,所用的时间很长,形成对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法律环境对激发创新的热情非常关键。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但是还不够细致,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保护知识产权的关键是要使产权能够有序地转移。此外还要关注如何推动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的问题,建议配套给予一定股权或者利润的激励。

  才让:我们提倡协同创新。一些行业中的基础性、共性技术创新需要钢铁企业结合专业的科研院所来做,要善用社会已有成果,善用各种科研资源,做价值链上自身价值最突出的环节。此外,我们对于创新人才的态度也要转变,鼓励我们的科研人员在企业困难的时期要坚持住,要坚信科技要素是不可被替代的。

  孙朝晖: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如果想单独地依靠企业来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很难。首先,搞科研要拿出钱来,但目前很少有企业能够拿出很多的钱,且长期大规模地投入到科研领域。毕竟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其次,很多科研项目研究的是行业中的共性问题,如果单一地放在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利益团体来进行研发或创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一些重大的项目需要我们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进行研发。

  朱鸿民:目前,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国内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一个问题,国家、企业的科研资金投入不少,但真正的核心技术属于自己的项目太少。很明显我们对于前沿技术的研究太少了。究其原因,我们目前的科研经费分配方式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对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或是说相对已经看得见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投入较多。这本身是合理的,其正面效果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但这样做的负面效果也很明显,由于对没有明确产业化前景的项目不敢投入,特别是在钢铁行业这种非常成熟的行业,前沿性的技术研究太少,造成我们在重大的原创性创新项目上发展缓慢。

  连建宇: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在技术产业化方面,发展上规模的“爬坡”阶段至为关键。这不仅需要来自合作企业的鼎力相助,更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套支持,如果一些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创新。

  未来创新方向何在?

  普适型原创性

  主持人:创新对于行业、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那么您认为企业创新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冯杰:我认为,钢铁企业下一步的创新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问题,不仅仅要关注粉尘、硫氧化物的排放,还要关注氮氧化物、二英、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还要关注劣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钢铁企业不可能光使用价格昂贵的优质资源,要想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到别人用不了的东西你可以用,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成本就降下来了。除了技术创新以外,就是管理的创新,通过生产组织架构之间更好地匹配,降低成本。最后一个就是要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董才平:要提升装备水平,提高行业标准,完善品种结构,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冲破技术封锁,不能满足于低端产品生产。企业要拓宽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打造顶尖人才队伍,全方面、多角度提升创新水平,营造创新氛围。

  何达平: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有利于增强整个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企业面临的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缓解。同时,要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重组,这样也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实际问题。

  才让:在品种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研发产品。不能再看什么赚钱,就“一窝蜂”地大干快上了。很多高端产品我们还在依靠进口,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不能将眼光放在这些方面呢?随着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高端钢材产品的需求肯定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在商业模式方面,我们也需要创新,要根据用户的需求,精准地生产钢材以及制定科学的销售模式,这远比跟上游“侃价”更具价值。

  连建宇:首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技术的创新离不开资源的支撑,因此,实现技术创新要依托优势的资源,找准创新的爆发点。其次,我们在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时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高精尖”领域,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因素,“普适型”的创新方向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全部集中在金字塔的顶端。但要注意的是,“普适型”的创新技术不代表低端,当它朝着世界领先的方向发展时,一样能带动顶尖级别科技人才的成长。

  唐历:创新团队的架构必须根据企业创新理念和方向建设。我们要把企业创新的领域和方向明确,然后据此配置各种层次的人才。然后,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例如,对科技人员给予更多的激励、保障和自主权,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形成能者多劳多得的机制。

  朱鸿民:不难发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鼓励原创性的创新,对于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投资也不少见。由于创新的成功率很低,这些国家的创新投资虽多半来自于企业,但是政府给予的支持也不少。我建议,对于前沿性的科研项目,政府应该更多地去投入资金,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此外,我们要敢于尝试,要相信我们有机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目前,国际钢铁工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中国,但高端产品、技术的引领者还不是我们。建议我们的企业不要拒绝新的东西和创新的理念,要敢于探索,特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勇于面对原创性创新所带来的挑战。

  孙朝晖:对钢铁工业的一些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需要国家集合国内优势的科研资源和力量,建立国家级的研发平台,按照整体的规划部署和分工来推动。目前,我已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支持将已组建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升级为国家级的创新联盟,融入国内顶尖的各方科研力量,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通过平台的技术创新来实现对于钒钛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代表、委员小资料:

  李晓波

  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明忠

  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冯杰

  全国人大代表、酒钢集团董事长

  董才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董事长、总裁

  何达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唐历

  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院长

  才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朱鸿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助理

  孙朝晖

  全国政协委员、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钒研究所所长

  连建宇

  全国政协委员、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无缝钢管厂脱离市场涨价引发贸易商损失